生产者责任延伸下各关联部门的参与性分析废弃物物流回收体系的主要参与者有生产商、分销商、第三方回收机构、联合回收的企业以及消费者。在社会环境及法律制约下,生产者必须要参与到废弃产品回收中,分销商也作为生产者责任延伸的一部分参与废弃物物流回收之中。
第三方回收机构纯粹以盈利为目的,废弃产品本身的价值以及生产者向回收机构的“让利”才是他们参与的动因,消费者作为废弃物物流的发起点在整个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消费者的产品喜好、环保意识、生活习惯、对待回收产品的态度、居住地回收设施建设、产品分类意识都对废弃物物流的流程产生影响。
生产者对影响消费者回收的因素并不能完全掌控,尤其是与公共设施、回收习惯相关的因素,因此需要政府引导监督,一方面扩大宣传,另一方面营造良好的回收环境。使消费者回收的意愿能够实现。从各方的参与动因来看,生产者责任延伸下的废弃物物流需要政府监督,强制生产者参与,分销商与第三方回收机构获利,消费者回收习惯培养,通过政府行为加市场手段来实现。
结合消费者的习惯,我国的废弃物物流回收要突出回收起点的重要性,为使整个回收流程更加高效,造成的环境损害更少,应该跟踪培养居民的废弃物处理习惯,引导形成良好废弃物处理理念。
还要加强政府监督和惩罚措施,使生产者或消费者回收行为规范化,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模式:政府监督,企业参与,动员社区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企业能够直接从各个居民社区回收废弃产品,企业可以在居民社区建立回收点,同时可以培训居民产品分类的知识。对企业来讲能更近距离接触消费者,获得消费者对于产品的认知,从而改进技术,提高产品满意度,并能从废弃品中获取价值,贴近居民的环保活动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给企业带来良好的声誉,增加其无形资产。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投入比较大,成本难以控制,所以在实施时可以将社区部分进行外包,以避免由于分散点太多而难以管理及成本过高的问题。
政府监督、企业参与、行业联合模式。这种模式将同类生产者的产品通过联盟回收的方式进行归类处理,产品相似度高企业之间可以将自身的回收责任外包,形成行业内部专业化的产品回收处理,从消费者处回收产品可以采用第三方回收的形式。其优点在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各方行动透明化,易于监管。缺点是企业将产品回收责任以指标形式在市场上流通,可能造成指标倒卖,具体回收时又出现推诿、回收质量下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