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国际物流是开展国际贸易的必要条件,是国际贸易对物流提出的新的要求,可见其必要性是非常突出的。随着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有了一定的发展的我国国际物流业务,但由于传统体制的影响,不完善的基础设施,落后的管理技术水平以及服务质量等方面,使得我国物流业的综合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想要跟上国际贸易发展的步伐只有加快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才能对世界经济竞争发展的需要适应。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就是对外贸易的高速增长。作为国际货物价值链的基本环节,国际物流不仅是国际商务活动得以实现的保证,而且为国际贸易带来新的价值增值,成为全球化背景下的“第三利润源泉”。
我国国际物流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完善,在物流业,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从中央到地方。全社会的物流过程分割开来由于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不同程度的政企不分现象,也影响着政府公正地行使政府职能和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物流行业人才短缺。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人才短缺,是物流和配送发展的巨大障碍。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非常落后,物流知识远未得到普及。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程度低。由于在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下我国物流的标准在部门、地区间缺少统一规范,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我国能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物流标准比例很低,这必将为我国的国际贸易设下障碍。
落后的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缺乏必要的协调在我国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导致我国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的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与经济以及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相比。我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设施较少的物流集散和储运,发展水平较低;各种物流设施及装备的技术水平和设施结构不尽合理,设施和装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不能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设施的效率。
经营规模小,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低。我国起步较晚的物流企业,规模较小。企业缺乏整合,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公司品牌、运输网络等,不明显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只能提供简单地运输和仓储服务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而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全程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的服务方面还没有全面展开。